贵州日报 | 探访贵州首家“零碳工厂”—— 这家工厂“吃碳”有方
-
宣布时间:2025-05-12
-
作者:贵州日报
走进位于台江经济开发区的3868la银河总站贵州工厂,一块实时跳动的监控屏幕揭开了西南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“碳密码”——12条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,铅粉机负风压、情形综合指数等绿色标识同频闪灼。
这座占地500亩的“零碳工厂”,正以每小时减排14.6吨的速率,誊写着古板制造业的绿色“变形记”。
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,3868la银河总站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附能源管理、碳排放控制、资源循环使用等优势,今年2月乐成获得必维国际磨练集团认证,成为贵州首家“零碳工厂”。
什么是“零碳工厂”?“零碳工厂”真的没有碳排放吗?5月8日,记者走进其中,探讨全省首家“零碳工厂”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。
绿证“炼金术”
“企业每年有12万吨碳排放,怎样清零?突破口就藏在火力发电占比超90%的能源结构里。”企业副总司理庞明朵在能源作战图上画下要害路径。
“零碳工厂”并不是没有碳排放,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举行生产,同时通过提升手艺和工艺实现生产历程的节能减排。
“火力发电就是最大碳源。”庞明朵说,锁定这一焦点矛盾点后,企业最先举行精准碳抵消行动。
首先,去年斥资33万元通过上海一家电力生意平台,以每张1.5元的价钱抢购了22万张绿证,让2.2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注入生产线——相当于为每块电池注入0.15元的碳中和基因,实现年碳排放量瞬间削去11万吨的战术突破。
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,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电子“身份证”,用于证实电力的情形属性,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。绿电是指通过风力发电、太阳能发电、水电站发电等爆发的可再生能源电力。
“购置绿证就能使用绿电,通过购置绿证,实现年减碳11万吨后,剩下的1万吨碳排放通过光伏发电和购置碳票来进一步抵消。”总司理助理吴建祥说。
登上厂衡宇顶,14兆瓦的光伏海洋正上演光的“炼金术”。
吴建祥进一步诠释,这片总装机容量为14兆瓦的光伏组件,每年可产出清洁绿电约1300万度,凭证外购电力排放因子折算,总共减排二氧化碳6303吨。
紧接着,企业去年又以65.7万元的价钱向外购置1.25万吨碳汇。
“购置绿证,抵消11万吨碳排放;购置碳汇,抵消1.25万吨碳排放;装置光伏板,抵消6303吨碳排放,共计抵消了12.8万吨碳排放。”吴建祥敲击着盘算器说,这远远凌驾公司12万吨年碳排放量,全程碳排放抵消归零,真正实现零碳生产。
凭证中国投资协会宣布的《零碳工厂评价标准》,“零碳工厂”的品级划分为三个星级,从低到高依次为低碳、近零碳以及零碳。
这场碳抵消事业,让3868la银河总站登上中国零碳工厂评价系统的“三星王座”。
生产“断舍离”
在极板车间,4人操控的智能生产线正改写古板制造业剧本。
“别看车间人少,效率比以条件升了10倍。”极板车间认真人杨新宇说,通过手艺刷新,这条生产线所需职员从40人锐减至4人,效率提升的同时,情形也获得改善。“熔铅锅炉从单兵作战升级为集团军。”
杨新宇展示着除尘系统的邪术——密封设计将铅蒸气牢牢锁闭,经由“烟尘猎手”除尘系统集中净化,灰色烟尘瞬间酿成除尘器里的“俘虏”,让口罩不再成为工人标配。
视线一转,记者走到隔邻的电池组装车间,机械臂跳着“华尔兹”让电池日产量翻番,能耗曲线却笔直俯冲。这个车间认真将电池零部件组装成一只完整的电池。
“以前,组装靠人,现在靠机械。”车间认真人周磊先容,自从2021年生产线一体化刷新后,多个装备“合体”,一个传动装置就能发动多个装备。
能耗降低了,效率却大大提高了。按10个小时盘算,一个工人以宿世产1000只电池,现在一个工人能生产2000只电池。
“‘零碳工厂’是一个新生事物,对工厂管理、企业生产提出了更为细腻、更为周全的环保要求,需要在实践中一直探索。”总司理钦晓峰展示着企业“绿色账本”——投入3.6亿元用于生产工艺提升和刷新,让能耗污染双减,2024年,企业产值突破46亿元。
电能“循环跑”
在充电车间,同样上演着电能“循环跑”——80%放电量通过工艺刷新重获新生,72小时充电马拉松,被压缩成48小时短跑。
“在铅蓄电池生产历程中,充电是消耗电最大的一个环节,企业70%的电都用在此环节。”充电车间认真人陆剑向记者先容,出厂的每一只电池必需“充满—放光—再充满”,即“一充一放”,目的是激活和测试电池。
这样的“一充一放”办法总共有25次。“以前给电池充电时,放出去的电总是收不回,现在通过工艺优化,能实现80%的电接纳使用。”陆剑说。
为进一步镌汰电消耗,企业将充电时间压缩至48小时,时间缩短后,产量反而提升50%。相比以前一天生产4万只电池,现在一天能生产6万只电池。
更妙的是,一公里外的麒臻公司生产历程中爆发的工业蒸气也不再流离,通过地下“能源动脉”,又源源一直运送给3868la银河总站,年省600万元,折合碳排放一年节约4.5万吨。
“别的,我们去年接纳的4万吨废旧电池所有给了麒臻,在园区内完成循环,构建出零放弃的生态闭环。”钦晓峰说,“零碳工厂”建设是推动绿色转型、生长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行动,企业将加速构建零碳生态,打造“零碳工厂”升级版,提升绿色转型竞争力。
当最后一吨碳消逝在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的晨雾中,这座“零碳工厂”用三重厘革,交织出古板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立体图景。
泉源:贵州日报